<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顶部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索引号:

          610728000-/2020027215
        • 发布日期:

          2011年03月29日 14:33
        • 来源:

        • 发文机构:

          政府办
        • 内容概述:

        ——2011年3月22日在365皇冠体育网址_bet28365365备用_48365365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365皇冠体育网址_bet28365365备用_48365365县长   赵勇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及“十一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2010年是我县建设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县人民政府和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夺取了“十一五”发展的全面胜利。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87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财政收入8793万元,同比增长5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00万元,同比增长4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7亿元,同比增长4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8亿元,同比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1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850元,分别增长23.3%和15.6%。过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十一五”时期更是不平凡的时期,我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和特大地震、雨雪冰冻、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大力实施“三二二”突破发展战略,激情做事,实干兴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五个翻番”。即:生产总值总量翻番、固定资产投资翻番、财政收入翻番、城乡居民收入翻番、消费品零售总额翻番。“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2.6倍;地方财政收入是“十五”末的3.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2.8倍和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五”末的2.6倍;“十一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
            基础设施较大突破,城乡面貌显着改善。2010年,共启动实施重点项目30个,完成投资10.83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安排重点项目155个,完成投资2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6倍。城镇化建设卓有成效。紧紧围绕 “双十”战略和“三线多点一个中心”的城镇体系,先后投资3.5亿元,建成了苗乡广场、锦源广场、人行景观桥、自动翻板闸、奋进园、红军园等一大批标志性市政工程,小吃一条街、城南市场等建成投运,启动了县城综合运动场、苗乡大道、观光楼等大型城建项目,县城品位大幅提升,先后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渔渡省级重点镇及中心集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达到27%,比“十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扎实推进“交通建设年”活动,近三年公路建设里程是前三十年的总和,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巨变。五年累计投资7.26亿元,启动建设县乡村级公路228条,其中,2010年启动建设49条,建成34条360.4公里,完成投资1.98亿元。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553.8公里,较“十五”末净增793公里,公路等级和保畅能力大幅提高,实现了“双百六零”目标。水利、电力、广电通讯等日臻完善。新(改)建水电站6座,完成了赤南水库除险加固,建成了县城三水厂,新建农村饮水工程212处,解决了9.97万人饮水困难;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4座。2010年底,全县户通电率达到100%;广播覆盖率达96.2%,电视覆盖率达98.2%,通讯网络覆盖24个乡镇。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有效。粮、油、菜产量稳中有升,2010年,粮食总产9.76万吨,油料总产1.02万吨,蔬菜总产7.95万吨。“一村一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片到面发展,以生猪、茶叶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五年来,新建和改良茶园3.98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6.14万亩,2010年产茶叶1302吨,先后获得多项国际国内金奖和后稷特别奖,重振了镇巴茶叶知名品牌。2010年生猪饲养量为60.35万头,“镇巴腊肉”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魔芋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桑园、中药材保有量分别为3.1万亩、10.8万亩。新建了绿色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5户,有效提升了我县农产业工业化水平。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五年共启动建设新农村示范村27个,连续四年被表彰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先后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142个,移民搬迁9939人,5.8万名农村人口实现了脱贫。建成沼气池6500口。新修基本农田4.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3.7平方公里,工程造林16.63万亩,全省农建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水利振兴杯”。五年累计输送劳动力28.67万人(次),创收19.85亿元,其中2010年输送劳务6.1万人(次),创收5.62亿元。
            城镇经济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抓改制激活老企业,抓招商建设新项目,抓园区聚集大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煤、水、石、农、锰、钒为主的“两业四园”工业体系。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89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73亿元,是“十五”末的4.6倍。煤炭资源整合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有12户资源整合煤矿通过验收,煤矿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煤炭产量连年攀升,2010年技改产煤97万吨。水电开发、绿色产业园、石材科技园建设和锰工业园、钒工业园建设前期工作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县境内石油天然气勘探深入推进,前景喜人。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五年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749户。县城“心连心”超市投入运营,“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消费活动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带动了城乡消费持续繁荣。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农民实现“零”负担,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机构改革等有序推进。完成了全县354万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成功争取为“县财省管”试点县,有效完成了“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社会保障任务,全面落实了财政在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支持灾后重建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十一五”期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43.7%,2010年达到9.3亿元。金融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五年共投放信贷资金22.1亿元。以项目为载体,开渠道、搭平台,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10年招商引资项目8个,引进资金4.97亿元。五年共签约项目46个,执行签约项目38个,履约率达82.6%,引进到位资金9.3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7倍。成功引进实施了绿色产业园、石材科技园、锰工业园、山水新城、港湾丽景等一大批重点开发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校园安全度不断提升,“蛋奶工程”惠及24045名中小学生,“两基”成果全面巩固,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发展,2010年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建成了县医院住院大楼、中医院门诊楼、县妇幼保健站和县疾控中心综合楼,建设规范化村级卫生室252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铺开,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得到解决。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县内文艺节目成功参加了“心连心”、“世博会”等省市大型节庆活动,举办“月月喜相逢”等大型广场文艺活动30余场,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镇巴民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撑。五年来,先后招聘公务员7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82名、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工作人员237名、特岗教师19名。科技、人口计生、体育、国土、环保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成功创建为“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生态示范区”,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在全市第四届全民运动会上取得了总成绩第三的优异成绩,代表汉中市参加了全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城乡低保制度稳步实施,覆盖面逐年扩大。2010年,全县养老保险参保6760人、医疗保险参保13412人、失业保险参保4820人、工伤保险参保6226人、生育保险参保670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1.2%和94%,233096名农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城市和农村低保人数分别达到3643人和27407人,医疗救助、临时救助8984人,3740名五保户全部纳入财政供养。建成了杨家河、碾子等乡镇敬老院,县城中心敬老院及渔渡、简池、兴隆等区域敬老院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新建商品房3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580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累计增加就业岗位389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7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1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五年共发放粮食综合直补等涉农补助3.76亿元。稳步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逐步解决了广大群众最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狠抓了城乡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水平。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夯实稳定第一责任,持续强化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在突如其来的地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面前,县委、县政府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各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推进了灾后重建,驾驭经济发展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增强。不断健全和完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领导接访和干部下访约访群众活动,使一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化解,确保了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重大活动期间信访形势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坚持以各类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健全治安防控体系,“两率一度”持续位于全省前列,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成功创建为“省级平安县”。
        奋力抗灾救灾,夺取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有力有序地战胜了“5.12”特大地震和“7.24”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扎实开展了恢复重建工作。地震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已实现。共维修住房3882户8752间,重建农村民房2063户4806间。首批3所地震灾后重建学校和9所医疗卫生机构已建成投入使用,第二批10所灾后重建学校和17所乡镇卫生院重建项目已完成。暴雨洪灾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下拨救灾资金1.7亿元,发放帐篷617顶、粮食100万公斤、食用油2675公斤、棉被7556床、折叠床979张,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截至目前,全县6942户重建户全部动工建设,其中,6380户已建成,140户完成主体建设,1967户已入住。7785户一般受损房屋全部完成修缮。全县26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已建成240户。长沙路庙青段、草黎、堰大、毛盐、泾高、泾茶等道路恢复重建正加快推进。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全面提升。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政府运转规范有序,行政效能全面提升。不断建立完善政务公开、行政决策、督查考核、问责问廉、效能建设等工作机制,推进了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重大决策论证、重点项目会审、民生事项听证,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积极开展政风行风评议,主动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五年来,共办理各级人大议案、建议案418件,政协提案、建议案178件,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同时,统计、审计、药监、物价、粮食、法制、民族宗教、老龄、残联、档案、红十字会等工作服从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税务、金融、保险、邮政、电信、移动、联通、电力、工商、质监、盐务、烟草、气象、广电网络等省、市驻镇单位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新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经受了多重考验,克服了诸多困难,办成了一些大事,办好了一些喜事,办妥了一些难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坚强有力的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及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充分理解和信任;更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信任、关注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广大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全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各方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晰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全县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第二产业正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第三产业规模偏小、活力不强;二是县域内资源要素承载力有限,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积蓄更多能量、实现突破发展,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和压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条件难以满足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招商引资难度很大;三是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部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四是少数干部还存在工作作风不实、创新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的突出问题。对此,我们都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适度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黄金时期;是切实改善交通、水利等硬环境,发展文化软实力,释放发展潜能的转折期。“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着大好机遇: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山区贫困县将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这是我们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着力改善民生的政策保障;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省上更加重视陕南突破发展,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更加具体,将有利于争取项目,扩大投资,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西乡堰口至365皇冠体育网址_bet28365365备用_48365365城二级路改造即将全面开工,县境内锰矿、钒矿、水能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喜人,具有资源存量变经济增量的巨大潜力,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优势;近年来,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特大地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中锤炼了意志、凝聚了合力、锻炼了队伍,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这是保障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将紧紧抓住各种机遇,发挥各种优势,应对各种挑战,奋力开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局面。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工作部署,继续按照“稳农带产业,兴工强支柱,开放促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二二”突破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一园两业三线”战略构想,加快推进以产业和项目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以交通、城建、水利、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基础建设新突破,以更广泛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基础的社会事业新突破,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民主与法制、文化与精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绿色能源镇巴、生态人文镇巴、富裕和谐镇巴”而长期奋斗,不懈努力。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实现“五个翻番”。即:生产总值总量翻番、固定资产投资翻番、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财政收入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番。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1.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重大任务:
            (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突破。“十二五”期间共规划重大投资项目74个,总投资236亿元,“十二五”完成投资184.8亿元。交通上,重点实施210国道红石梁隧道、西乡堰口至镇巴二级路改建、县乡道路升等改造、石油勘探区道路、旅游环线等功能类道路,争取启动建设“古镇”高速。水利上,重点抓好农村饮水、水土治理、河流治理、节水灌溉等工程和水电开发。电力上,新建110KV输变电工程4个、35KV输变电工程5个,争取新建330KV变电站1个。新农村建设上,以水、电、路、移民、能源改善、信息传输为重点,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加快突破。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十二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油料播种面积稳定在9万亩。到2015年,生猪饲养量力争达到100万头,茶叶面积达到10万亩,魔芋面积达到5万亩,蔬菜面积达到8万亩。不断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培育龙头企业。继续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加快向“多村一品”和“一乡一业” 升级转换。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十二五”期间转移30.65万人(次),创收25亿元。
            (三)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加快突破。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结构,优化布局,重点抓好煤炭、水电、锰矿、钒矿、石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7亿元,年均增长20%。煤炭年产量达到160万吨,总产值达到5亿元。水电装机容量达到5.7万千瓦时,年产值达到0.7亿元。绿色产业园总产值达到5.5亿元。锰矿原矿生产能力突破20万吨,年产电解锰3万吨,总产值达到5亿元。五氧化二钒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吨,产值达到2亿元。石材年产量达到60万平方米,总产值达到1亿元。全力支持和配合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着手规划建设石化工业园。
            (四)在城镇化建设上加快突破。按照城市“双十”发展战略,加快“三线多点一个中心”的城镇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居住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到2015年,城镇规划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3.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其中,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11.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城镇主要基础设施全面配套,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增强,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各具特色、辐射能力较强的城镇体系,争取创建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五)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加快突破。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推动全县旅游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建成苗族风情谷4A级景区,争取启动建设白天河风景旅游区。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集镇为依托,全面构建辐射全县的商贸流通网络,努力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繁荣。到2015年,建成星级宾馆、酒店3-5家,大型购物超市3-4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1亿元。
            2011年的预期目标是: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27.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一、二、三产分别达到9.3亿元、5.3亿元、12.8亿元,分别增长6.3%、16%、18%。实现财政收入1.055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54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80元,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060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增长3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奋力推进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围绕农业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抓好粮油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1万亩,总产10万吨;油料播种面积8.6万亩,总产1.02万吨。新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1.4万户,规模养殖场630个,生猪饲养量稳定在70万头左右。新建茶园4000亩,茶叶产量突破1420吨,积极申报“中国着名茶乡”。新发展魔芋1.2万亩,总面积达到4.6万亩,总产6.9万吨。发展专业蔬菜基地1000亩,巩固高山延迟蔬菜2500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7.5万亩,产量8万吨。种植紫芯红薯3000亩,袋料栽培食用菌180万袋,养殖蚕茧5260张。发展板栗示范基地1.55万亩,建设优质核桃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亩,改良低产核桃园2000亩。加快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强适用技术就业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1万人(次),其中有序输出3.9万人(次)。  
            全力加快园区建设进度,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以“两业四园”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和发展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企业,全力建设工业园区,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加快煤炭资源及企业整合,促进合法煤矿尽快投产达效。积极发展煤炭综合利用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健全完善绿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配套服务,促进入园企业全面投产达效。启动建设锰工业园,年内建成1万吨电解锰生产线。强化石材矿山规范化建设,完成镇巴板石地理标识认证,促进石材产业规模发展。全面做好钒工业园前期工作,年内争取开工建设。加快小河水电站建设,做好徐家河流域、界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前期工作。全力支持和配合境内石油天然气勘探,着手规划石化工业园。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9亿元,同比增长15%。生产原煤115万吨,锰矿石6.5万吨,板石50万平方米,发电2500万千瓦时。
            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乡消费水平。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消费潜力,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包装,争取资金建设苗族风情谷。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扩大普通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开发供给,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增添人气,繁荣市场。以“心连心”超市为龙头,加快构建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连锁超市,村有服务社的“新网工程”服务体系,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米袋子”、“菜篮子”为重点,加强市场监测、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大力开发服务性消费,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9亿元,同比增长15%。
        (二)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有效提升发展承载力
            围绕投资拉动,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保投产、抓续建、争开工、促前期”的要求,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安排实施重点项目33个,年度投资13.54亿元。积极创造条件,全力保障210国道西乡堰口至365皇冠体育网址_bet28365365备用_48365365城二级路改造工程加快建设,确保明年9月1日建成通车。全面完成310省道渔紫段道路整治和巴双路、茶太路、赤盐路等公路续建工程。建成盐场35KV变电站、县城中心敬老院和3个区域性敬老院、长兴公司绿色深加工项目及怡溪春茶叶精加工项目。全力抓好石油天然气勘探、西北苗族风情谷、绿色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魔芋产业化开发、万向竹木加工、石材科技园等续建项目。切实抓好锰工业园、钒工业园、“气化镇巴”等新开工项目。深入做好西乡至镇巴高等级公路、能源化工工业园、白天河风景旅游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效。
            围绕承载力提升,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切实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管理,启动实施一批促进县城“五化”和增强承载服务功能的建设项目,提高县城品位,巩固创卫成果,积极争创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年安排实施城市建设项目9个,年度投资1.6亿元。建成苗乡大道、观光楼,完成苗乡广场周边房屋景观及县城14.7公里供水管网改造,开工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苗族风情谷风雨桥。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推进旧城改造。抓好山水新城、香榭丽舍商住小区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完成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建设任务。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建好渔渡省级重点镇。继续抓好210国道和镇简路、镇碾路沿线的中心集镇建设,稳步推进次中心集镇建设。抢抓省上鼓励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重要机遇,全面落实政策,让更多的农民融入城镇、变成市民。
            围绕生活环境改善,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抓好15个新农村重点示范村和9个梯次推进村建设;续建扶贫重点村85个、“千村移民示范村”7个、连片开发村28个,新启动连片开发村6个、“千村互助资金”试点村3个。高质量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灾后民房重建及集中安置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力、通讯和广电网络。新建农村饮水工程40处,有效解决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生态建设,实施好“丹治”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基本口粮田1万亩,全面启动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促进农村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民建房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和集镇、平坝每户不超过二分,半高山每户不超过三分,高山每户不超过四分的标准,确保全县55.71万亩耕地和46.9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在汛期前,为100个村安装预警广播、雨量监测设备,确保安全度汛。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加快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不断优化为民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以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为契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人口自愿流动,吸引人口向城镇集中,确保全县人民共享公共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扶持发展林业产业,完善和落实林权抵押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县药材公司、水泥厂等企业改制,进一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重组。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流转,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深化财政、税务和金融制度改革,为加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抓好教育、文化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民生改善步伐。
            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把环境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以新的思维、新的面貌,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促发展战略,借力发展、借力突破。继续完善和落实投资环境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重招商轻服务、重签约轻落实、重承诺轻兑现的现象,切实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法履行好对各类投资主体的监管职责,确保外来客商安心、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受益。深入挖掘、论证、筛选项目,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拉动作用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广泛参与招商洽谈会、项目推介会,多渠道向外推介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5亿元以上。
            全力增收节支,增强保障能力。积极培植财源、开源节流,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争取力度,努力增加可用财力,全面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强化预算管理,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保发展,全面落实财政在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坚持依法理财,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快财政网络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精细化财政管理平台。全面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搭建银、政、企互动合作平台,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业互利共赢。
           (四)着力改善民生需求,持续提升勤政为民的公信力
            发展好“利民之业”。认真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蛋奶工程”,优化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推进“双高普九”,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加强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办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药品“三统一”,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身体健康。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用好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岗位,重点做好“零就业”家庭成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不断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巩固“国优”创建成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升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生殖健康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抓好科技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实施好“村村通”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三乡”文化内涵,办好首届“民歌节”和“月月喜相逢”等大型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严格落实国土资源和环保目标责任制,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恪守好“安民之责”。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监控,深化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普法宣传和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新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抓好防火、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范与处置能力,努力减少灾害损失。积极构建人、技、物防相结合的群防群治网络,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治安防控工作;健全完善扫黑除恶、侦破命案、打击“两抢一盗”等工作机制,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果断处置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群体性事件,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实施好“五大工程”。一是灾后重建工程。在春季完成分散建房任务,在汛期前建成26个集中安置点。完成长沙路庙青段、草黎、堰大、毛盐、泾高、泾茶等水毁道路恢复重建任务,新启动一批灾后水毁道路重建、危桥改造、灾害防治和安全保障工程。抓好因灾受损河堤和灌溉渠道维修恢复,新修及恢复灌溉工程50处、灌溉渠道10公里,维修加固河堤10公里。启动实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公里。启动泾洋庞家坝、观音尖峰寨两处地质滑坡点治理。二是教育发展工程。县财政投资3000万元,建成育才幼儿园、县城综合运动场,启动县职中实训大楼、泾洋中学体育场建设和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三是住房保障工程。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为重点,构筑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启动县城马王庙、南关街片区旧城改造,年内在县城新建住房1300套。其中,廉租住房100套,经济适用住房150套,其他保障性住房300套,商品房750套。改造农村危房1500户,实施移民搬迁1585户6670人,其中扶贫移民1288户5370人,代赈移民297户1300人。四是社会保障工程。扩大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扩面力度。加强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实现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建成县级中心敬老院和兴隆、简池、渔渡3个区域性敬老院。全力争取资金,力争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及津贴全额纳入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五是强农富民工程。争取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1000万元以上,帮助农民发展致富产业。县财政挤出资金60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四、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复议等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确保政府部门依法履职尽责。坚持依法依规按程序办事,健全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把依法科学决策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提高办理实效和代表满意度。
            (二)倾力履职尽责,建设责任型政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倾力履职不推诿,狠抓落实不懈怠,做到紧扣发展不变调、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工作不折扣,努力建设恪尽职守、务实落实的责任型政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情待民,实意帮民,悉心安民。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制,奖勤罚懒,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确保政令畅通。
            (三)维护公平正义,建设诚信型政府。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有序、公道正义的社会环境,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制度,切实提高政府工作实效。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诚信为本,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全力维护好广大群众和客商的合法权益,努力建设诚信镇巴。
            (四)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开展以“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深化干部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好政务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事。认真执行效能建设五项制度和优化发展环境八项制度,为广大群众和外来客商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加强绩效考核,推进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努力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减少会议、精简文件,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服务群众。
            (五)践行为民宗旨,建设勤廉型政府。时刻牢记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富民之策,多兴利民之举,多办惠民之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项目、资金、工程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减少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公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以权谋私的不法之人,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蓝图催人奋进,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定不移的执着追求、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把握机遇、奋发进取,为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而努力工作,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