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顶部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 索引号:

          610728000-/2020027214
        • 发布日期:

          2012年01月09日 11:19
        • 来源:

        • 发文机构:

          信息办
        • 内容概述: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

           ——2012年1月5日在365皇冠体育网址_bet28365365备用_48365365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叶稳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简要回顾

          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二二”突破发展战略,紧紧依靠并团结全县人民,同心同力,拼搏实干,成功战胜了“5.12”地震、“7.24”洪灾等自然灾害,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的考验,克服了因改革和利益深刻变化、各种矛盾交织凸显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县域经济适度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综合实力再上台阶。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3.2︰20.4︰46.4,县域经济对一产的依赖逐年降低。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五个”翻番。2011年,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8亿元,是2006年的2.5倍;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是2006年的4.1倍;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预计达到1.1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00万元,分别是2006年的5.1倍和4倍;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6060元和4380元,分别是2006年的2.7倍和3 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综合考核先进县”。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生态建设成效显着。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城建、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8亿元,年均增长30%;实施重点项目144个,完成投资37.5亿元。围绕县城“双十”战略和“三线多点一个中心”的城镇体系,先后投资3.5亿元,建成了苗乡广场、人行景观桥、自动翻板闸等一大批标志性市政工程,启动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苗乡大道、黑虎楼、风雨桥等大型城建项目,县城品位大幅提升,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渔渡省级重点镇及各中心集镇建设取得新成效,城镇化率达到34%。扎实推进“交通建设年”活动,“十一五”公路建设里程和路面硬化是前三十年的总和,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210国道西乡至镇巴二级路改造全面启动并将于今年建成投用,“古镇”高速挤进了全省“十二五”规划。近五年共投资5.8亿元,建成县乡村级公路430条,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427公里,较2006年底净增1481公里,公路等级和保畅能力大幅提高,实现了“双百六零”目标。水利、电力、广电通讯等日臻完善。完成了赤南水库除险加固,建成了县城三水厂,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59处、解决了10.5万人饮水困难;2011年全县户通电率达到100%、广播覆盖率达到96.3%、电视覆盖率达到98.3%。启动建设新农村示范村27个,脱贫攻坚重点村103个,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建成沼气池9000口。新修基本农田2.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1平方公里,工程造林13.43万亩,荣获“全省水利工作先进单位”,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粮食连获丰收,2011年粮食总产10.2万吨、油料总产1.03万吨、蔬菜总产8.02万吨。“一村一品”扎实推进,农业主导产业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片到面发展。茶园总面积达到6.8万亩,茶叶产量突破1500吨,先后获得30多项国际国内金奖。2011年生猪饲养量达到71万头,“镇巴腊肉”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魔芋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茶叶、紫芯红薯、大黄等获得“后稷特别奖”,有11种农副产品取得“QS”认证。绿色产业园基本建成,已有3户企业投入试生产。“两业四园”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完成了煤炭资源和企业整合,建成3个标准化计量站,煤矿安全水平和综合效益连年攀升。2011年生产原煤115万吨,上缴税费6500万元,分别是2006年的2.7倍和13倍,煤炭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田坝水电站、石材科技园、锰工业园建设和钒工业园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天然气三维地震勘探即将完成。2011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9亿元,实现了工业总量“三年翻一番”目标,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现代物流、商贸、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县城“心连心”超市投入运营,“家电下乡”活动和“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2.1%。

          民生保障扎实推进,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最大的亮点是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逐步解决了群众最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狠抓了城乡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脱贫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了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最突出的特征是养老和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标准逐年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75%和99%,60岁以上农村老人基本养老金、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按月发放。新建了县城中心敬老院及杨家河、碾子、巴庙、渔渡、简池、兴隆等区域性敬老院。最明显的标志是群众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完成了“5.12”地震、“7.24”洪灾民房重建任务,共维修住房11667户、重建民房9005户;实施移民搬迁18410人,其中陕南移民搬迁8611人;改造农村危房2860户;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13套,发放租赁补贴1056户;新建商品住房16.5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最显着的成效是就业基本稳定和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累计增加就业岗位4803个,开发公益性岗位326个;年均输送劳务6万余人次,创收近4亿元;解决了农村3.5万人的温饱问题,6.18万人实现脱贫;累计兑现涉农补助3.32亿元。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6年底增长10130元和2948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氛围日渐浓厚。全县办学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校园安全度不断提升。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和“两免一补”政策、“蛋奶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强化,高中教育、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加快发展。2011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402人,创历史新高。全县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被评为“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城乡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秦巴山水间》代表全市参加了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并获得优秀演出奖和15个单项艺术奖,“月月喜相逢”持续开展,镇巴民歌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散文笔会首次在我县举行,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启动建设了县城综合体育场,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2个,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人口计生工作奋力争先,相继创建为“省级、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人事、科技工作富有成效,国土、环保基本国策有效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积极探索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新机制,信访形势保持稳定,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强化“严打”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测评位居全省前列,荣获了“省级平安县”称号。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农民实现“零”负担,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教育、卫生、文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成功争取为“县财省管”试点县,财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近五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37%,2011年预计达到9.12亿元。坚持用项目争取中省支持、推进银企合作、带动招商引资,破解融资难题。五年共争取中省项目资金12.6亿元,金融业信贷资金2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13亿元。成功实施了石材科技园、楮河水电梯级开发、锰工业园、山水新城、港湾丽景等重点开发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主法制进程加快,行政效能明显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近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0件,政协委员提案160件。认真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五”普法圆满完成并获得“全国普法先进县”,“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全面开展,广大干群的民主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电子政务、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行政效能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工作作风有了较大转变。

          统计、审计、物价、粮食、文广、双拥、老龄、残联、档案、民族宗教、红会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税务、金融、保险、邮政、通讯、电力、工商、质监、盐务、烟草、气象、网络公司等省市驻镇单位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新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镇巴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步伐更加坚实,开创了适度快速发展的新局面。五年来,全县上下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团结稳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动了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综合实力连续攀升;始终围绕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充分结合县情,发挥自身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和工业支柱产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紧抓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瓶颈制约得到较大缓解,打造了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平台;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连年取得好成绩,为加快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坚持“小城镇、大战略”方针,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得到了历史性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建设和谐镇巴,凝聚了团结兴镇的强大合力。可以自豪的说,这五年是镇巴历史上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坚强有力的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及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充分理解和信任;更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信任、关注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广大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全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各方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受特殊的县情、特殊的地理区位等客观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压力大;融资难度大,发展资金短缺;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制约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困难较多;基础设施对加快发展的承载力不足,解决瓶颈制约的手段还需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发展环境还不优,少数部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力解决。

          二、今后几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几年,是镇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后发赶超、率先突破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形势,我们面临大好机遇和有利条件:国家在实施新一轮脱贫攻坚大开发中,把秦巴山区列为11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将从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支持,我县位列其中,我们只要应对积极、争取有力,必将得到更多支持。省上大力推进陕南循环发展,重点实施“一县一产业”战略,有利于我们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夯实群众增收基础。随着包茂高速全线通车、西乡至镇巴二级路建成投用,将明显改变我县交通不便、区位不优的先天不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我县矿产、水能以及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天然气勘探前景看好,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经过连续多年发展,县域基础条件大为改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为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大干群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中锤炼了意志、凝聚了合力、迸发了激情,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这是保障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新一届政府将全心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县人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谋取更大的实惠和利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加快推向前进!

          按照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落实中省市工作部署,按照“稳农带产业,兴工强支柱,开放促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三二二”突破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一园两业三线”战略构想,加快推进以产业和项目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以交通、水利、城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以更广泛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基础的社会事业新突破,努力在全省争先进位、在全市赶超突破,着力打造“绿色能源镇巴、生态人文镇巴、富裕和谐镇巴”。

          奋斗目标是:力争实现“五个翻番”。即: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番。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重点要在五个方面加快突破:

          (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突破。继续把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完善路网结构、提升服务功能,加快构筑“八纵一横三环”的交通骨架网。重点实施210国道大毛垭段改建、县乡道路升等改造、天然气勘探区道路、旅游环线等功能类道路建设,完成“古镇”高速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水利上,新建饮水工程258处,解决12.24万人饮水安全;新建和改建县城供水管网1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5.7平方公里,新修及改造灌溉渠道91.4千米,新修基本农田4万亩;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建成覆盖全县的防汛通讯预警网络。电力上,新建110KV输变电项目4个、35KV输变电项目5个,改造110KV输变电项目2个,力争建成330KV变电站1个。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二)在推进产业发展上加快突破。坚持稳定一产、做强二产、繁荣三产,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综合实力。认真实施粮食增产规划,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以农业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依托,突出差异化、特色化,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生猪饲养量力争达到100万头,茶园总面积达到10万亩,魔芋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把扩大总量、调整结构、增强内生动力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继续盘活存量、突破增量,抓好煤炭、水能、石材、锰矿、钒矿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做大做强“两业四园”。全力争取和配合做好天然气勘探开发,科学规划能源化工园。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7亿元,年均增长17%。紧抓包茂高速、210国道西乡至镇巴二级路开通后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力争建成苗族风情谷景区,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1亿元。

          (三)在城镇化建设上加快突破。以县城“双十”战略为引领,坚持城市规划刚性管理,加快基础设施配套,逐步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加快“三线多点一个中心”的城镇体系建设,建成渔渡省级重点镇,加快各中心集镇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镇带村的梯次发展模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到2015年,城镇规划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3.2万人;其中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11.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力争创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卫生县城。

          (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加快突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5年学前三年入园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初中升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100%和70%。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和98%以上,到2015年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扎实推进秦巴山区脱贫攻坚连片开发和陕南移民搬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全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强化国土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城镇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70%,森林覆盖率达到65%,耕地面积稳定在56.32万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

          (五)在增强发展活力上加快突破。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更加有利于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分配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挖掘、论证、筛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拉动作用强的好项目,对上加强争跑、对外全力招商、对内倾力扶持,通过项目聚集要素,破解融资难题。“十二五”期间共规划重大建设项目74个、总投资23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84.8亿元;到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48.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2.2亿元,年均增长20%;积极培植财源、强化征管,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2亿元。大力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更好地满足“三农”、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资金需求;强化和完善城投公司投融资主体功能,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积极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支撑;探索建立民间资本融资机制,依托能人大户,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三、开创新一年政府工作新局面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30.4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亿元,增长25%;实现财政收入1.428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684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70元、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500元、增长1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一)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拉动经济稳步增长。把项目建设作为突破发展的第一要务,紧扣政策和我县的优势资源要素策划、包装、推介项目,各行业、部门在项目申报上做到无盲点、无空白、无缝隙对接,按照“保投产、抓续建、争开工、促前期”的要求,强化衔接争取,加快建设进度。今年共安排实施重点项目24个,年度计划投资17.1亿元。其中:投产项目3个6.9亿元,续建项目12个8.06亿元,新开工项目9个2.14亿元。安排重大前期项目10个。建成210国道西乡堰口至365皇冠体育网址_bet28365365备用_48365365城二级路、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加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天然气勘探、移民搬迁、重点集镇、楮河流域梯级开发、西北苗族风情谷、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保障性住房、“丹治”二期工程、“气化镇巴”等项目建设步伐,开工建设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一县一产业”、中小河流治理、国有林场危房改造、镇通路改造等项目。扎实做好“古镇”高速、210国道大毛垭段改建、能源化工园、风力发电、县城供水改扩建、35KV平安输变电、“秀水湾”二期商住楼、县影城综合楼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实施。夯实项目包抓责任,强化项目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二)以扩大总量为重点,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坚持抓项目、增后劲,优环境、强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益。认真抓好煤炭资源整合后续工作和县煤矿60万吨技改建设,进一步规范煤业公司运行机制,煤炭行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完成田坝水电站隧道掘进和厂房建设,加大界河、徐家河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力度,实现水能发电2500万千瓦时。加快锰工业园建设进度,力争开工建设1万吨电解锰生产线。抓好石材科技园规范化矿山建设,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全年生产板石50万平方米。继续完善绿色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全力帮助投产企业扩产提效,促进已建成企业尽快投产。继续做好钒工业园前期工作,尽早启动建设。全力支持完成天然气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攻关任务,争取启动风险探井作业,着手规划能源化工园。积极推进水泥建材公司改制工作,盘活优质资产,妥善安置职工。抓好工业监测预警,强化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优化财税金融服务,促进企业增产、促销、提效,确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增长15.6%。积极落实扶持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和发展,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三)以促农增收为重点,全面推动三农发展。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年生产粮食10万吨、油料1万吨。围绕生猪、茶叶、魔芋、蔬菜等主导产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壮大产业基地。狠抓生猪规模养殖、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全年饲养生猪70万头。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一县一产业”为抓手,新建茶园5000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600吨;新增魔芋种植面积1.2万亩,建设高产示范园2500亩,总面积达到6.2万亩。新发展专业菜地1500亩,巩固高山延迟蔬菜2600亩,蔬菜复种面积达到7.7万亩。强化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劳务输出6.2万人次。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发展,扶持创建特色、绿色品牌。抢抓政策机遇,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抬田修地、退耕还林口粮田、土地复垦整理、水毁农田和灌溉设施恢复、地质灾害防治、水保治理、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防汛抗旱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启动天保“二期”工程,飞播造林1万亩。强力推进23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以及本年度移民搬迁任务,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新一轮脱贫开发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努力构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推进集约节约用地。

          (四)以完善功能为重点,加大城镇建管力度。继续加大城镇规划和管理力度,加强九阵、鹿子坝、晒旗坝、小洋等区域规划控制,进一步强化规划效能监察,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坚持多元化投入方式,建成苗乡广场上山步道、黑虎楼、风雨桥等工程;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启动城北农贸市场、红军园至泾洋中学沿山路改造和县城环山路路灯安装工程;全方位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山水新城、香榭丽舍、城北东岸等房地产开发。围绕县城“双十”规划,大力推进“三带”建设,逐步把荒田咀片区打造成能够承载6000人以上的示范小区,把柳林沟陈家坝片区建成集民族风情、商贸住宿为一体的综合社区,把鹿子坝片区建成市政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社区。继续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抓好重点集镇建设,增强城镇带动功能。大力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达到35%。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扎实开展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化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的管理与维护,加快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依法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创新管理,适时启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卫生县城工作,努力营造和谐、优美、文明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

          (五)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进一步优化环境、提高效率,全年完成招商引资7.8亿元。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覆盖面,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风险联评、推进落实、考核奖惩、工作保障机制,创新招商方式,整合部门资源,提高招商成效,实现借力、借智、借资发展。继续完善招商项目统一发布制度、项目签约预审制度、投资商考察跟踪制度,着力引进懂技术、有资金、善管理的优质企业和客商来我县投资兴业。严格实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制度,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使客商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六)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着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推进苗族风情谷建设,抓好白天河自然生态风景区及巴山林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塑造“三乡”文化品牌,择机把《秦巴山水间》等艺术产品推向市场。进一步扩大商品住房开发和供给,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努力满足居民住房消费需求。扎实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 “家电下乡”活动,建成渔渡、简池、长岭3个“镇超”工程,带动城乡消费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增长13%。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打击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物价违法、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七)以增收节支为重点,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征收、稽查力度,严格依法治税,确保应收尽收,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力争增长20%以上。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大转移支付争取力度。依托资源优势,以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为重点,做好项目编制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拉动财源建设,提升财力保障水平。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三公”经费,全面落实财政在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财政管理创新,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扩大部门预算覆盖范围、改革政府采购方式、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全面提升财政资金和资产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强化对民生支出、工程项目等财政资金的专项检查和跟踪审计,逐步推行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确保资金安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和城乡社区经费保障和公益事业长效投入机制。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八)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统筹发展各项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双高双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药品“三统一”覆盖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和推进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积极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县。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农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扎实做好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域文化大发展。建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用好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科技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严格落实计生、国土、环保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鼓励支持慈善事业、老龄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优抚”政策,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

          (九)以平安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树立安全是发展之基、稳定是发展之要的理念,认真落实保稳定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人员聚集场所、矿山等重点领域的各类安全隐患,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以“法律六进”为主要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完善人民来信来访办理工作机制,落实引发信访问题的源头工作责任,建立和完善信访矛盾预警机制,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和处置群体事件发生。建立健全社会舆情监控机制,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十)以民生改善为重点,办好十项惠民工程。一是移民搬迁工程。投资3.34亿元,实施陕南移民搬迁2560户10901人。二是交通建设工程。全力保障210国道二级路在今年建成投入使用;投资8000万元,改建镇通路45公里,新建两松、泾高、罗青等7条通村水泥路。三是安全饮水工程。投资2000万元,新建人饮工程50处,解决2万人饮水困难;开工建设永乐集镇供水、县城水源地保护工程。四是教育发展工程。新建泾洋、观音、杨家河、渔渡、巴庙、碾子、仁村、兴隆、小洋等9所标准化幼儿园,建成县城综合体育场、职中实训楼和赤南、渔渡、长岭、碾子中小学教师周转房。五是住房保障工程。投资5000万元,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700套。六是社会保障工程。扩大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扩面力度;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启动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60岁以上农村老人应保尽保;抓好县级中心敬老院和渔渡、兴隆、简池、碾子、巴庙等区域性敬老院入住工作,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七是脱贫开发工程。完成1万人脱贫任务;投放1000万元小额脱贫贴息贷款,帮助农民发展致富产业;大力争取并精心实施好秦巴山区镇巴区域的脱贫攻坚项目。八是生态保护工程。投资3000万元,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五大工程,建设基本口粮田1.55万亩,新建户用沼气池800口、节柴灶1000口,补植补造2万亩。九是助残扶残工程。投资1000万元,抓好残疾人困难救助、职业技能培训、住房改善、残疾预防和早期干预、扶残助学等十件实事。十是强农富民工程。县财政安排不少于6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四、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政府

          未来五年,镇巴发展的任务更重、各方面的要求更高,新一届政府将主动适应形势,加快转变职能,推进管理创新,以崭新的姿态和务实的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尽力尽责抓落实,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改进作风,竭力为人民服务。树立“政府就是服务,权利就是责任”的意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严谨的工作态度,尽心尽力抓好政府各项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电子政务、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办事,降低行政成本。切实精简会议、压缩文件,用更多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深入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治浮”活动,着力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推动政府工作提能、提质、提速、提效。

          (二)坚持务实勤政,切实向人民负责。加强党的一系列先进理论成果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认真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明确目标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完善督促检查、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建立政府部门工作点评机制,促进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以实际行动向人民负责、为群众谋利。

          (三)坚持依法行政,自觉让人民监督。健全政府工作规则,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强化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通气会,与县人大、县政协主动加强沟通,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工作评议。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四)坚持廉洁从政,努力使人民满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完善对土地出让、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惩治腐败行为。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肩负重托、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同心同德、拼搏进取,以昂扬的姿态迈上新的征程、再创新的辉煌!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用语说明

            

          “三二二”突破发展战略:即城镇建设、文化产业、劳务输出率先突破发展;交通设施建设和工业经济加快突破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经济蓄力突破发展。

          县城“双十”战略:将县城周边泾洋、小洋、长岭三镇适宜城市建设的区域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使县城建设用地范围达到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吸纳能力达到10万人。

          “三线多点一个中心”的城镇体系:即以县城为中心,以210国道、镇双路、镇通路城镇带为骨架,以中心村庄为串珠的城镇体系。

          “双百六零”:即100%的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6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两业四园”:两业即煤炭、水电产业,四园是绿色产业园、锰工业园、钒工业园,石材科技园。

          “新网工程”: 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简称。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商务部启动实施的一项旨在扩大内需的惠民政策,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镇级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两免一补”: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药品“三统一”:即统一采购(是首要环节,包括:统一采购范围,统一采购目录,统一采购方式)、统一价格(是中心环节,包括:统一作价方法,统一销售价格)、统一配送(是关键环节,包括:统一配送企业,统一配送使用,统一配送指标)。

          “三乡”:民歌之乡、红军之乡、苗民之乡。

          脱贫攻坚连片开发:《中国农村脱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确定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将从政策、项目、资金上加大倾斜支持力度,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从地理区位上划分,镇巴位于秦巴山区核心区域。

          “一县一产业”:是省委、省政府推进陕南循环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循环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决策,每年将安排2.5亿元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其产业选项需具备四个条件:有基础,能够快速起步;有龙头,能够形成产业链;有空间,能够做大做强;有支撑,能够持续发展。我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以茶叶、魔芋、薯类、腊肉加工为重点,兼顾山野菜、黑苦荞、干果等其它优势产业发展,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循环发展。

          “一园两业三线”:一园即能源化工园;两业,第三产业和旅游业;三线,包茂高速县城连接线,镇通公路升级改造,县城至堰口高等级公路。

          “八纵一横三环”交通骨架网:以县城为中心,210国道、“古镇”高速为主轴的8条公路纵贯南北,镇通、镇双路横贯东西,煤炭和天然气产业线、原始木竹林旅游风景线、有色金属和石材产业线环绕县域西南、西北和东部,形成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主骨架网。

          县城“三带”:即齐家沟、柳林沟、鹿子坝。

          “镇超”工程: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商品流通体系,省政府从2011年开始,用4年时间,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建设600家标准化直营连锁超市,商品配送率达到100%,统一结算率达到100%。

          “双高双普”:是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简称,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教育发展方针。

          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是指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城乡社会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就医,在得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的同时,得到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作为结算单位,医疗救助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垫支,民政部门定期结算。